第16期 網路的兩性倫理專題

網路的兩性倫理


高雄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主任 黃有志


壹、網路的兩性議題


  據媒體指出,國內學術網路上的幾個重要BBS站,為了達到所謂避免校園 BBS站淪為媒介性交易的免費網站,以及顧及校譽等理由,曾發起所謂的淨化運動,刪除類似徵求網路一夜情的文章,甚至禁止不雅暱稱與簽名檔,也有學校進一步在校園網路上設立「投訴版」,受理網友投訴具有網路一夜情嫌疑者,以取締不當暱稱。例如為了禁止網路一夜情與網路性愛活動,台灣大學就曾下令取消計算機中心椰林風情BBS站使用者「暱稱」與「名片檔」的功能,此舉曾引發眾多網友強烈反彈,認為這是「因噎廢食、開民主倒車」,網路上還為此吵翻天,甚至引發教育部的關切,行文要求各大學對BBS站進行妥善管理。使得網路上的兩性關係成為網路倫理的議題之一。


  事實上,台大椰林站執行這項限制措施後,馬上在BBS站上引起上千使用者的抗議文章,多數的網友都認為,BBS站的功能之一就是交友及聯絡感情,這樣的做法並無法完全禁止一夜情,反而引發其他的困擾。部份人士利用BBS站做為徵求一夜情或是網路性愛管道的情況由來已久,禁掉暱稱和名片檔成效有限,真的要杜絕一夜情,只有禁絕所有網路上的傳訊、聊天、交談等功能才有可能。論者對此也曾提出強烈質疑,認為在今天令人目不暇給的網路世界中,我們是不是還應該遵守任何一成不變的行為準則,例如兩性之間的互動是否必須遵循某一特定模式才算「正當」?然而必須嚴肅思考的是,網路上的BBS站作為一個虛擬社群(社區),到底應不應該去干涉使用者,相互之間運用何種方式認識與互動,以及決定雙方應在現實世界裡發展出何種關係?顯然這樣的管制措施,絕對無法防止網路一夜情的發生。因為,不管網路如何管理,也無法禁止有心的使用者透過各種不同的表達方式達成一夜情的目的。如此就陷入兩難,亦即網路上的兩性關係,是否有規範的必要?能否具有兩性倫理的特質?


貳、網路特質與人際互動


  要回答上述的問題,必須瞭解網路的特質,網路世界被稱為虛擬社群(Virtual Community),有人說,virtual(虛擬)這個字在英文裡的原意是有力量的、有效的,根本沒有虛幻的意思,所要描述的是一種不直接面對面,只經由溝通媒體的中介所形成的人際關係。也就是說,這樣的人際關係是確實存在的,但是有別於日常生活的人際關係。因為網路是由個別化的溝通媒體與大眾傳播媒體的結合,不僅是多媒體,還是雙向的。


  深入來說,網路上的人際關係像是一場探索自我認同的遊戲。遊戲並不意味著跟道德無關。事實上,網路絕不是一個毫無規則的化外之地。不同的遊戲必然有不同的規則。不管是真實世界還是網路上探索自我認同的遊戲、也不管遊戲的內容是什麼,都需要一套遊戲規則。社會學家指出,個人的自我人格認同是在一定的社會脈絡中形成,並且是在與他人長期的互動當中逐漸發展出來的。而自我認同是由個人與周遭他人共同互動當中發展出對自我的看法,這包括我是誰?是怎樣的一個人?如何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以及未來想成為怎麼樣的一個人?對於這些問題的認知,形塑個人的人格。換言之,這些對自我的認知,就是社會期待他所扮演的角色。有人說,人(person)這個字的原意就是面具(persona),在人際互動創造和扮演自己選擇的角色時,這個面具就會成為我們人格(personality)的一部份。因此在網路上的人際互動,本質上就是一種探索自我認同的遊戲,從網路上的人際互動關係中,我們學習什麼是合宜的行為,也使自我認同的過程中,逐漸將網路互動背後的規範內化成為我們本身的價值觀與道德的判斷。準此觀之,網路的人際互動,本質上就具有倫理規範的特質。


參、網路一夜情與兩性倫理


  台北市議員陳雪芬去年公布一份問卷調查,這項調查針對台北市高中、職各六所,計12校每校200人進行問卷,發出2400份問卷,有效回收2249份,回答率93.71%,受訪男、女各佔62%和38%。問卷結果顯示,以上BBS聊天室者37%最多,並有8%的網路族學生選擇見面。根据該份調查,高中職學生上網聊天以交友為目的占二成多,跟網友成為戀人有9.09%,約為上網交友的一半;有57%的受訪高中職生認同網路一夜情,且這些受訪學生認為網路一夜情是「各取所需」,認為網路一夜情虛偽且不道德而反對的受訪學生只有18%,真正有一夜情經驗有5.19%。


  另外根據奇摩Trustmed.com健康醫網今年六月九日至六月十六日對「為性而愛,沒什麼不好?」的議題調查顯示,在 4,232位的網友投票中,贊成和反對的意見幾乎不相上下。雖然提出反對聲浪的2,262人、佔54%的網友略勝贊成者,但仍可明顯看出,將近一半的民眾可以接受純為發洩性慾、沒有愛情的「性」。原本不為社會道德觀念所接受的「為性而愛」,開始慢慢成了現代男女可接受的一部份。反應在現實的社會情況下,網路一夜情有愈來愈蓬勃發展的趨勢。該調查提出質疑:性慾和愛情究竟可不可以清楚地劃分界線呢?「為性而愛」有什麼不好?


  該調查提出結論認為:也許現代人難以區分性慾與愛情的界線,同時沒有什麼充分理由足以反駁「為愛而性」有什麼不好,只是在發洩性慾的同時必須思考:是否已做了萬全的心理準備?是否出於真正自我的意願?如果雙方都是成熟自主的成人,是否應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情慾,是感官的一部份,也是正常的生理象;不過必須以健康的心理看待,情慾才會是一件美好的事。由此觀之,既使是網路一夜情,還是有其應遵守的倫理規範。


肆、網路極限與兩性倫理


  眾所周知,網際網路本是為了保持國防通訊的暢通,後來又成為科學家或學者間資訊交流的便利管道,現在則普及成為個別化的溝通媒介與大眾傳播媒體。網際網路的最重要的目的,乃在補充原有溝通管道的不足與限制。在了解網路上人際關係的特質之後,必須時時提醒自己網際網路在人際溝通的基本目的。否則,容易導致以虛擬取代真實,或將虛擬變成唯一的真實。忘了網路上的人際關係原本是要補充原有真實世界人際關係的不足與限制。亦即網路上的人際關係是真實社會人際關係的補充,而非替代。


  不可否認,網路上所呈現的人際關係讓我們可以放心地探索自我,並且體會真實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在網路上所呈現的自我這兩者之間的差異,使我們能夠抽離地觀照自己的諸多面貌,藉此增進對自我的認識,這正是自我認同的基本條件。儘管如此,網路上的人際關係仍然只是經由電腦這個媒體(media)中介(mediate)的人際關係。有人說,網路上的一個擁抱,永遠不能代替真實世界的一個實實在在的擁抱。網路上再多的表情「符號」,也無法等同於真實世界粲然的笑容與深情的凝視。透過網路我們的感官無法深刻去感受與他人之間的關係,而網路上的幻想與想像也無法填補這樣的缺憾,因為網路的各種人際關係,就是缺乏人與人面對面互動時的的那種「此時此地」(here and now)的感覺。這是探討網路兩性關係與兩性倫理,必須進一步探討的課題。


  基本上,網路有如一場化妝宴會,想像自己以不同身份,隱瞞對方自己的姓名、年齡、職業,在網路上說出自己內心的話。事實上,網上人際互動就像一面魔鏡,可以認識在網路世界中的自己。從正面的角度來看,網路上的兩性互動,和真實世界結交異性朋友一樣,應以以自然、誠懇的態度互相尊重,並相互學習對方的優點。如此與異性的互動不但可以訓練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加強自己面對異性朋友時的相處態度,並且多聽異性不同的看法和意見,學習異性的優點,同時也調整自己的異性的看法,從中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而在兩性不同的意見表達中,懂得如何去尊重對方,加強兩性相互的瞭解非的能力。因此,網路上的兩性關係,自然也可發展一套價值觀與倫理規範。由於筆者從事青少年輔導工作,在青少年熱衷網路兩性交往之際,筆者提出以下幾點淺見,提供青少年輔導工作者輔導青少年網路兩性交往的參考:


  1.瞭解自己的個性和需要:網路上的兩性互動要理智判斷,不能因別人有男女朋友,而自己也要和他人一樣,在網路上刻意結交異性朋友。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個性與需要,以自然健康的心態與異性交往。


  2.真誠相待彼此學習成長:網路不是為欺騙而存在,也不是為自己的欺騙做掩飾。兩性互動應以真誠無偽彼此相待,即使雙方意見相左也要向對方澄清清楚,同時成熟地面對兩性交往的挫敗。


  3.控制自己的感情與情慾:不要因自己不堪寂寞,而任意發展網路一夜情,若要和異性網友會面,也不可心存想佔人家的便宜,或對對方有所圖謀,應多聽聽師長朋友們意見,幫助自己更了解對方。


  4.留給彼此空間與時間:與異性網友交往,不要整天沈迷在終端機前,花太多時間線上交談。若兩人由網友發展成網戀時,一定要懂得保護自己,約會時間、地點要選擇公開場所,尤其應在交往過程中留給彼此充分的空間與時間。


  5.享受與異性交往的喜悅:不管是現實世界,或虛擬的網路社會,與異性朋友互動、談戀愛都是一門大學問,從中可以學習如何坦露自己,發現自己的優缺點,也學習如何瞭解異性,知道如何與異性和諧相處。戀愛若是挫敗也應學習其中的經驗,細細品味並作檢討,建立往後和異性相處的健康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