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歷史所介紹
課程介紹
師資陣容
學生專區
相關連結
招生訊息
所友會
大二學習專區
線上寫真館
歷史與田野
 
  師│資│陣│容
 
  • 基本資料
  • 著作目錄
  • 研究計畫

教授

賴澤涵
LAI , JEH-HANG

聯絡電話:03-4227151-33403
傳真號碼:03-4255123
E-MAIL:

主要學歷:

伊利諾大學(香賓-歐本那校區)\歷史系\博士
伊利諾大學(香賓-歐本那校區)\歷史系\碩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學士

現職及與專長相關之經歷: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教授
榮譽:哈薩克共和國國家院士(人文組)(2001年4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傑出校友(2005年)
   中央通訊社編《台灣名人錄》2005-2006年
   風雲論壇社主編《台灣名人錄》2006-2007年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嘉應大學客座教授
   玄奘大學專任講座教授(2003-2007年)

經歷:教育部「94-96年度私立大學校院整體發展獎助審查委員會」委員(2005-2007年)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95學年度評鑑委員(2006年)
大學評鑑委員會委員(2005年)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學術諮詢委員(2004-2007年)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指導委員會委員(2004年迄今)
《新修桃園縣志》總編纂(2004-2007年)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諮議委員(2007年)
玄奘大學專任講座教授(2004年)
國立中央大學榮譽教授(2004年)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創院人(2004年)
「中華民國九十年度第一屆總統教育獎」決審委員(2001年8月18日)
  教育部九十年度技職院校通識教育訪視小組委員(2001年5月21日-)
  行政院客家事務委員會籌備會籌備委員(2000年11月-2001年6月)
  南京大學全國人文及社會科學重點基地客座教授 (2000年11月-)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顧問(2000年9月-)
  行政院研考會「二二八檔案蒐集整理工作計畫」訪查小組委員(2000年9月)
  教育部八十九年「公費留學考試命題暨閱卷委員」(2000年9月)
  南京東南大學客座教授(2000年6月-)
  財團法人蘆洲李宅古蹟維護文教基金會董事(1999年-)
  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續任諮議委員(1999年)
  桃園縣客家民俗館籌備委員兼副籌審會召集人(1998年-)
  桃園文化藝術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1998年-)
  公共電視台客語節目諮詢委員(1998年-)
  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董事(1998年-)
  Editor, Journal of the World Islands (1998年3月-)
  國立中央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97年8月-)
  國立清華大學清華學報編輯委員(1997年-)
  國立中央大學教授兼客家研究中心主任(1996年10月—)
  行政院二二八紀念碑碑文撰寫總主筆(1996年6月—1996年10月)
  美國伊利諾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國立中山大學政
  治學研究所四校學術合作交流計劃台灣地區執行人(1995年9月—1997年)
  國立中央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委員(1996年1月22日—7月31日)
  財團法人二二八紀念基金會董事(1995年12月—1998年)
  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1995年5月—2000年5月)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1993年8月1日—1996年7月31日)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設所學術諮詢委員(1993年8月1日—)
  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評審委員(1994年)
  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1983–)兼第一組主任(1988年–1991年)
  Member of 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American Asian Review( 1992年–2001年)
  中央研究院台灣田野研究室策劃委員(1988年–1993年)
  教育部研訂國民中學社會科課程標準總綱組委員(1991年–1998年)
  教育部研訂國民中、小學補習學校課程標準總綱組委員(1991年–1994年)
  教育部修訂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標準委員(1990年–1994年)
  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委員兼報告撰寫總主筆(1990年–1992年)
  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客座教授(1991年–1992年)
  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班籌劃委員(1980年)
  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1984年,1986年,1987年)
  美國伊利諾大學客座助理教授(1977年–1979年)
  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研究員(1976年–1977年)
  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副研究員(1979年–1983年)
  中山、東海、清華、中興、政大、師大、文化等校兼任教授
  思與言:人文及社會科學雜誌,第十九屆總編輯
專長:中國\歐洲社會史\台灣史\中國近\現代史


壹、專 書

1. A Tragic Beginning : The Taiwan Uprising of February28,1947 (With Ramon H. Myers &Wei Wou) Stanford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91.)中譯本,羅珞珈譯, 悲劇性的開端: 台灣二二八事變, 台北: 時報文化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初版九刷。


2. 「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 總主筆 ), 台北: 時報文化企業出版有限公司, 1994年,初版九刷。

3. Jeh-hang Lai, Taiwan’s Role in Asia, Alamaty: Center for Comparative Area Studies, University of Kazakstan, 2001.
貳、主 編


01. 卅年來我國人文及社會科學之發展與回顧,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87年。

02. 光復後台灣地區發展經驗( 與黃俊傑合編 ),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1年。

03. 中國戰史大辭典: 現代戰役部分, 台北: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1989年(現代史之部 )。

04. 台灣光復初期歷史, 台北: 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1993年。

05. 歷史與社會變遷﹙中國社會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82年。

06. 台灣與四鄰論文集(與于子橋教授聯合主編),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1998年。

07. 總統圖書文物管理法制作業之研究,台北:國家檔案局籌備處,2000年。

08.台灣四百年來的變遷,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2005

09.台灣社會經濟與文化的變遷,中壢市:國立中央大學,2005

10.歷史視野中的兩岸關係(與朱德蘭聯合主編)(1895~1945),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年

11.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與傅寶玉聯合主編),台北:南天書局,2006年
參、論文


1. 賴澤涵,1978,「孫科與廣州市的近代化 (一九二一–一九二七)」,中華民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八輯,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頁249-302。

2. 賴澤涵,1978. 10,「孫科與與廣州市政建設」,傳記文學,第三十四卷,第四期,頁82-87。

3. 賴澤涵,1979,「北伐前後的孫哲生先生(一九二四-一九三0)」,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頁487-554。

4. 賴澤涵,1979.6,「淺談革命」,近代中國,第十一期,頁37-41。

5. 賴澤涵,1980,「研究蔣總統中正先生的重要英文資料」,先總統蔣公有關論述與史料,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頁681-696。

6. 賴澤涵,1980.5,"Sun Fo as Liberal leader,1932-1946," 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十二期,頁317-350。

7. 賴澤涵,1980,「從中國政治哲學思想論我國社會指標的建立」,第一次社會指標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頁33-48。

8. 賴澤涵,陳寬政,1980. 11,「我國家庭形式的歷史與人口探討」,中國社會學刊,第五期,頁25-40。

9. 賴澤涵,1981,「辛亥革命的社會意義」,孫中山先生與辛亥革命,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頁1475-1488。

10. 賴澤涵、蕭新煌,1981.3,「現代城鄉策略之分析一九一一-一九四九」,思與言,第十八卷第六期,頁533-540。

11. 賴澤涵,1981. 11,「北伐前後的孫科,民國十三年- 十九年」,中華學報,第七卷第一期,頁1-24。

12. 賴澤涵,1982,「我國家庭的組織及權力結構之變遷」,歷史與社會變遷( 中國社會史 )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頁99-118。

13. 賴澤涵,1982,「近代中美保守主義之比較」,比較社會學:中美社會之比較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頁245-263。

14. 賴澤涵,1982,「我國社會科學研究的未來勢勢:以儒家思想與近代化為例」,楊國樞、文崇一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頁51-67。

15. 賴澤涵,1982,「歷史學與社會學的互補性及合流的可能性」,瞿海源、蕭新煌編,社會學理論與方法: 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頁151-167。

16. 賴澤涵,1982,「我國家庭的組成,權力結構及婦女地位之變遷」,陳昭南等編,社會科學整合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頁383-404。

17. 賴澤涵,1983,「辛亥革命前後的社會變遷」,辛亥革命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頁357-371。

18. 賴澤涵,1984,「廣州革命政府的建立,1917- 1927」,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頁363-394。

19. 賴澤涵,1984.6,「廣州革命政府的財政,民國六年至十五年」,中國歷史與文化討論集,冊四,社會經濟史,頁33-59。

20. 賴澤涵,1985,「戰前我國的勞工運動, 民十六年─廿六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抗戰前十年國家建設史研討會論文集, 頁133-143。

21. 賴澤涵,1986,「近代中國知識份子的憂患意識」中華民國國際教育研究會編, 憂患意識的體認, 台北: 該會, 頁195-208。

22. 賴澤涵, 陳寬政, 1986, 「台灣的社會與家庭制度」行政院研究考核委員會編印, 加強家庭教育, 促進社會和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 該會, 頁15-42。

23. 賴澤涵, 1986, 「社會變遷與我國家庭制度」, 台中師範科專科學校校友會編輯小組組編, 學術與思想 (黃金鰲先生八秩華誕紀念論文集) , 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頁343-374。

24. 賴澤涵, 1987, 「臨時政府的北遷」, 中華民國建國史, 台北: 國立編譯館, 第二篇: 民初時期(一), 頁1-25。

25. 賴澤涵, 1987, 「民初政黨政治與二次革命」, 中華民國建國史,台北: 國立編譯館, 第二篇: 民初時期(一), 頁26-62。

26. 賴澤涵, 1987, 「民國十七年以前的社會運動」,中華民國建國史,台北: 國立編譯館, 第二篇, 民初時期(五), 頁1701-1795。

27. 賴澤涵,1987,「從商人、紳商到企業家: 我國經濟發展史的回顧與前瞻」, 黃明堅編, 瘦小的富翁, 台北: 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頁138-154。

28. 賴澤涵, 1988, 「宋教仁」中華民國名人傳, 台北: 近代中國出版社,頁115-134.近代中國, 第九十四期(民八二年四月一日 ), 頁45-59. 重刊。

29. 賴澤涵, 1988, 「廖仲愷」, 中華民國名人傳, 台北: 近代中國出版社, 頁445-462。

30. 賴澤涵, 1989「北伐期間的財政」, 中華民國建國史, 台北: 國立編譯館, 第三篇: 統一與建設, pp.685-710。

31. 賴澤涵, 1989, 「廣州革命政府的對內與對外策略」, 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 明清與近代史組, ( 下冊 ), 頁927-968。

32. 賴澤涵, 1989, 「二二八事件與當代台灣的發展」, 當代,第卅四期( 1989年 2月 )頁80-93。

33. 賴澤涵, 1991, 「陳儀與閩、台、浙三省省政( 民十五年─卅八年)」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學術討論集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學術討論集, 第四集: 社會經濟史組,台北: 近代中國出版,頁233-356。

34. 賴澤涵, 1995, 「廣州革命政府的社會與社會運動( 民六年─十四年)」, 國父建黨革命一百週年學術討論集, 第二冊, 北伐統一史, 台北: 近代中國出版社, 民八四年, 頁62-84。

35. 賴澤涵, 1995, 「廣州革命政府的對外關係, 一九一七∼一九二五年」,近代中國與亞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 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 頁984-1024。

36. 賴澤涵, 1995, 「光復初期台灣政治社會變遷: 回顧與展望」, 黃俊傑主編, 高雄歷史與文化論集(二), 高雄: 財團法人陳中和翁慈善基會, 頁137-154.

37. Jeh-hang Lai, Te-lan Chu, “The Life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1895-1995”將由美國伊大出版。

38. 賴澤涵,1998「家庭與生活」,中華民國史社會志(初稿),台北:國史館,上冊,頁235-296.

39. 賴澤涵,1999「中國社會運動」,中華民國史社會志 (初稿),台北:國史館,下冊,頁1-143。

40. Jeh-hang Lai, 2001, “Taiwan’s Political Development : A Historical Overview”, in Kenneth Klinknen ed., The United States and Cross – Straits Relations : China, Taiwan and the US Entering a New Century, Urbana, Illinois, Center for East Asian and Pacific Studi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p.3-24.

41. Jeh-hang Lai, Taiwan’s Role in Asia, Almaty: Center for Comparative Area Studies, 2001.

42. 賴澤涵,2005,〈台灣光復接收與光復初期的台灣社會與政治變遷〉,賴澤涵主編,《台灣四百年的變遷》,桃園:國立中央大學,頁289-306。

43. 賴澤涵,2005,〈台灣的轉型:從威權體制到民主化、本土化與國際化〉,賴澤涵主編,《台灣四百年的變遷》,桃園:國立中央大學,頁307-325。

44. 賴澤涵,2005,〈荷、西、鄭氏王朝在台的經營與台灣的經濟、社會與文化的影響〉,賴澤涵主編,《台灣社會、經濟與文化的變遷》,桃園:國立中央大學,頁105-128。

45. 賴澤涵,2005,〈戰後台灣經濟社會與文化變遷〉,賴澤涵主編,《台灣社會、經濟與文化的變遷》,桃園:國立中央大學,頁239-260。

46. 賴澤涵,2006,〈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台灣的抉擇〉,賴澤涵與劉阿榮合著,劉阿榮主編,《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1-27。

肆、會議論文

1. Jeh-hang Lai, 1983.4, "Christianity and the Advancement of the Status of Women in Chinese Socie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Role of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9-15.

2. Jeh-hang Lai,1983.8, "Nanking Vs., The Canton Separatist Movement ,1931,"Paper presented at the Symposium on the" Nanking Decade: Man, Government and Society," National Australian University and Hong Kong University.

3. Jeh-hang Lai,1984.7, "Social Change and the Family System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aiwan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4. Jeh-hang Lai,1984.8, "The Stem Family System and Solution of the Social Problems in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nd Sino-American Conference, Sponsored by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and Tunghai University),California,U.S.A.

5. 賴澤涵, 張維安, 1985.12, "中國近代化的起點問題: 以中國的輪船招商局的官督商辦為例" , 香港大學「國際明清史研討會」, 論文將由香港大學出版。

6. Jeh-hang Lai,1986.8,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ies of the Canton Revolutionary Government, 1917-1925," ⅩⅩⅩⅡ 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Asian and North African Studies, Hamburg, West Germany.

7. Jeh-hang Lai,1987.4,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The War Years and Changing Japanese-Taiwanese Relations, 1940-1945," ⅩⅩⅩⅡ Annual Confenenc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Boston, U.S.A.

8. 賴澤涵, 1990.12.20-21,「中央研究院社科所之近代海洋史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現狀及其展望:中國、日本、臺灣、香港」國際研討會。

9. 賴澤涵, 1994, " 台灣光復初期歷史資料 ", 台灣光復初期史料研討會, 國史館主辦, 民八三年。

10. Jeh-hang Lai, 1995.3.31-4.1, "Polict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Modern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aiwan in Asi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llinois, Champaign.

11. 賴澤涵, 1995, 8.13-14, 「台灣『中國社會史』的教學、研究及其展望」, 「傳統中國與當代中國社會史學術研討會」, 北戴河,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和聯合報學術基金會主辦。

12. 賴澤涵,1996.9.18-20「民國以來家庭制度及日常生活的變遷,1912-1996」,重慶,中國社會史學第六次年會暨「區域社會比較」國際學術研討會。

13. 賴澤涵,1998.8.24-30「社會運動的研究」,蘇州大學主辦「家庭、社會和大眾心態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

14. 賴澤涵,2000.9.21-24「廣州革命政府的教育事業,1916-191 7」,南京大學和江蘇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辦「第四次中華民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15. Jeh-hang Lai,2000.10.6, ”Taiwan Political Development : A Historical Overview”, Paper Presented at “The United States and Cross-Straits Relations since the Taiwan Election”, Sponsored b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Oct. 6~ Oct. 7, 2000

16. 賴澤涵,2005,〈台灣的客家研究〉,東海大學吳德耀講座。

17. 賴澤涵,2007.1.26-27,〈台灣二二八事件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紀念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學術研討會》。


柒、研究計畫

伍、其他

1.翻譯

(1) 賴澤涵,1981,翻譯 "Mid-Century Rebels","Lan Ting-yuan's Casebooks" (with Lily Hwa)inPatricia Buckley Ebrey ed,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Society: A Sources Book,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PP.200-203;224-231.

2.書評

(1) 賴澤涵, 1980, 評介于子橋著: 民國的政黨政治: 國民黨,民國六至十三年(英文)張玉法主編, 中國現代史論集, 第四輯,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頁45-66。

(2) 賴澤涵, 蔡慧玉, 1981, 評介賈祖麟 (Jerome B. Grieder) Hu Shih and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張玉法主編, 中國現代史論集, 第六輯,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頁459-172。

(3) 賴澤涵, 1984.1, 評介張明貴著, 費邊社會主義思想, 聯合月刊, 第卅期, 頁111-113。

(4) 賴澤涵, 1984.6, 評介漢普生著, The Enlightment, 聯合月刊, 第卅五期, 頁102-103。

(5) 評林增平「中國近代史」國史館編, 中國現代史書評選輯,第三輯, 民77年出版, 頁13-22。

(6) 評胡寄窗「中國經濟思想史」, 國史館編印, 中國現代史書評選輯, 第五輯, 民79年出版, 頁18-26.

3. 辭典

(1) 賴澤涵, 1985, 中國現代史辭典, 台北: 近代中國出版社。

(2) 賴澤涵, 1987, 中國現代史辭典(一) 史事部分; (二) 人物部分, 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民七六年, 以上計卅三條。

4. 創刊

(1)「客家文化研究通訊」,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1998年。

 

桃園縣中壢市五權里二鄰中大路300號     中央大學人社大樓LS-305     TEL:03-4227151轉33750     FAX:03-4255123

連絡人:許小姐   網頁維護人員 :游孟綸    網站建置年份: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