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第一的領航者

文學院賴院長專訪

【記者顏意芳報導】文學院大家長賴澤涵院長即將在今年七月卸任,與今年的畢業生共同從中大文學院畢業,就讓我們來瞧瞧,賴院長在任內的成就及他要向畢業生交代些什麼?

  第一的領航者

是文學院長賴澤涵所堅持的目標。在中大前校長劉兆漢先生向中央研究院挖角後,賴澤涵院長就開始在中央成立「第一屆」歷史研究所;而在擔任文學院院長的同時,為了因應客家文化的興起,因此特別著力於客家文化的研究,在2003年初,終於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客家學院;而在四校聯合大學系統﹝清、交、陽明及中大﹞中,本校語言中心受到相當重視,這也是出於賴院長的Idea。這些建設都使得中央大學在國內、國外的地位大大提昇。

完整性與國際化

完整性與國際化是賴院長任職以來推動的目標。他一直想讓中央成為一所真正的綜合性大學,除了本校原有的理工科系外,也建議增設社會學院、藝術學院及外國語學院,讓人文社會與理工科系達到發展平衡的目的。雖然推動起來困難重重,他仍然堅持這樣的信念,在考慮社會趨勢及環境發展後,終於克服重重難關,成立了客家學院,算是綜合性大學成功的第一步。

國際化也是賴院長長遠規劃之一,院長理想中的國際大學,藏書必有兩百萬冊以上,外國學生能夠有百人以上。這些夢想感覺還在遙遠的那端,因為以地處偏僻的中央大學而言,地點的問題的確是較難克服的。不過在四校聯合大學系統成立之後,這樣的夢想離我們更近了。藏書量當然不成問題,交通的問題目前也由四校共同商量,也許不久以後就有聯結四校的專車出現。結合四校的能力,相信國際化的夢想很快就會到來。

咖啡時間

在院內,賴院長也極力推動咖啡時間,希望能成為師生溝通、學術交流的最佳場所,這是賴院長過去在史丹佛大學的經驗談。他認為,師生能夠悠閒的坐下來喝個下午茶或咖啡,除了鬆弛上課緊湊的心情,也可以與不同科系的學生作交流,在輕鬆的氣氛下,這種閒談所獲得的知識可能會較課堂所學來得豐富、來得深廣。

人文學報與院訊

《人文學報》是中大文學院一直以來就有的刊物,但這份刊物卻因為過去的時空限制而未能達到成效。賴院長特地作了一番改革,編輯委員除了本校老師之外,還另外聘請了校外學者嚴格把關,使人文學報成為一份具有學術價值的刊物。

另外為使全院師生能夠了解系所及院內有關的活動,去年底開始發行《文院通訊》,除印刷精美外,內容豐富,頗獲校內外讀者稱讚。院訊不僅提供了師長們的消息,也報導了學生們的動向,讓彼此更為了解,作為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樑。

連坡文會

為了鼓勵老師們更加精進,定期舉辦「連坡文會」,除了讓老師提供自己的研究成果外,也聽聽他人的研究,並給予客觀的批評,「接受客觀的批評才會帶來進步」賴院長如是說。還有駐校作家、駐校導演的設立,也是為了讓學生多多接觸外界,吸收新知,也從這些作家、導演身上學習到更多豐富的知識。

給畢業生的話

「大學四年,說長並不長,說短也不算短呀!」賴院長這麼說著。賴院長認為在大學四年當中,應該學到的應該不只有課本上的知識,同時也應該養成獨立判斷思考的能力。大學生已經不像一般高中以下學生,對於課堂上的知識是全盤接收,而沒有一點自己的想法,院長鼓勵大家要學習獨立思考的精神,合理懷疑與接受客觀批評才是四年內所學到最寶貴的成果。

除此之外,也要多接觸各類書籍,廣泛的讀書對未來是非常有幫助的;參與各種研討會也能夠從中學習到報告技巧、批判能力;選修各學院的課程,多方面的學習對未來升學、就業都有相當助益;多逛百貨公司,從中獲得流行資訊,並當作生活圖書館,從新產品中得到創意和研發的靈感,達到休閒娛樂目的,好過窩在電腦前打電動、掛bbs

至於要就業的同學們,賴院長則建議必須具備兩項能力,那就是電腦及外語文。這兩項能力都是因應社會趨勢所產生的必備工具。文學院的學生對於語文來說當不成問題,但具備有第二種或是二種以上的外語能力,不啻是未來就業之路的保障。而電腦的技巧也是必須重視的,電子化的時代,對電腦一竅不通的人可是會被淘汰的,文學院的學生們常常作報告,對於電腦的使用必定不陌生,若能再加強技巧,工作選擇機會就更多了。

未來規劃

問到院長卸任之後有什麼樣的計劃,院長不假思索就說要先還稿債,原來院長為了處理文學院大小事情,耽誤了出書的日期,不過手邊已有一兩份完整的書稿,應該不久後就可以先還一些書債了。院長也提到65歲前要寫本回憶錄,將他歷年來所作的研究228事件、白色恐怖事件、客家研究等都寫下來,對歷年來的研究作一番交代。

接下來呢?院長考慮了一下,說可能就要退休了,要讓年輕一輩接棒,院長本人則功成身退,不過對文學院的感情也有十幾年了,也不捨得說走就走,也許會改而從事兼任教授的職務或從事修持和佛教教育有關的活動,過個幾年可能就偕同師母遊山玩水去囉!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