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回第61期總覽》
 
第61期 
民國105年4月    
篇  名

不可譯之道、不可道之名:雷慕沙與《道德經》翻譯

作  者
潘鳳娟
類  型
一般論文
頁  數
55~115頁
全文下載
 
語  言
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探索法文世界首見《道德經》翻譯,由學院第一位漢學教授雷慕沙(Jean Pierre Abel-Rémusat, 1788-1832) 所譯,1823 年於巴黎出版。在此譯本中,雷慕沙僅擷取了《道德經》的五章,並穿插了四段從〈御製性理大全書序〉、《圖書編》、《二程遺書》和《論語》摘錄而來的文字,連同自己的詮釋使譯本成為自成一思想系統的新文本,而為法文讀者所閱讀。在他的翻譯與改寫之後,我們觀察到在雷慕沙的節譯本裡,被選取的五章內容可以用一個四面體的詮釋架構來理解。這個四面體詮釋架構分別以1、25、41 ~ 42 作為三個支點,以第14 章對於「夷、希、微」的討論為其高點,總結地探討了至上者聖名從「希伯來的四字母YHWH」到「老子IHV 三字母」的演變,進而呼應與肯認他在此譯本標題已經明示的「老子生平及其意見,我們的紀年前六世紀之中國哲學家,其主張與畢達哥拉斯、柏拉圖及其門生的見解相同」(Mémoire sur la vie et les opinions de Lao-Tseu, philosophe chinois du VIe siècle avant notre ère, qui a professé les opinions communément attribuées à Pythagore, à Platon et à leurs disciples)。

本文進一步發現,雷慕沙不僅繼承了早期索隱派耶穌會士以來對老子的詮釋,尤其是他們對「夷、希、微」與三一神學的會通,他甚至很獨特地主張:老子書中的「夷、希、微」(IHV) 三字母,並非源自漢語,而是有其外部根源,並且比希臘人更精準地把握了至上者的三重屬性:「存在、智能與生命」(l'être, l'intelligence et la vie)。雷慕沙譯本影響了其繼任的儒蓮(Stanislas Julien, 1797-1873)、鐵(Guillaume Pauthier, 1801-1873),和德國哲學家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啟發了近代三種老子思想的詮釋進路:包括漢學的、宗教學的、哲學的,影響不可不謂深遠。
 

關 鍵 字
《道德經》翻譯、雷慕沙、索隱派耶穌會士、夷希微、四字母聖名
               
               
               
 Copyright © 2007-2015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Humanities. All Rights Reserved.網站維護-中央大學人文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