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期 網路的兩性倫理專題

從網路到兩性


銘傳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 孔令信


  世代的出現,脫離不了電腦與網際網路。而電腦、網際網路與相關形成的資訊革命和新興事業也正如火如荼地在我們的生活中展開、發展與茁壯。很多以往所意想不到的事,在電腦與網路中已經是稀鬆平常最根本的功能使用與發揮。同樣地由電腦與網路所創造虛擬的世界正一步步地在我們生活中發展開來,與我們正常生活互溶互滲。大量的開發與使用,快速的互動與交流,使得知識、資訊成為重要的商品。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當年所言:「知識就是力量」,顯然在我們的新世代中正一步步地兌現。可是問題跟著就會出現:人在這樣的時代中,應該把自己放在什麼位置上呢?順著「知識就是力量」的腳步往上拾階而升,最頂端就是人的最高價值嗎?如果是的話,只可惜能達到這個地步的是少數的菁英分子。他/她們對這個時代與這個社會是具有代表性(在某些領域中,可能還是佼佼者),但卻不是最普遍的象徵,無法代表每一個人。如果不是的話,人又為何在這個大時代與大環境中做了許多無謂的掙扎與奮鬥?而像熱門的「知識經濟學」是不是也只不過是個引人入彀的大幌子?人們的忙碌究竟是為了何種價值與目的呢?現在的你又有什麼樣的答案在心中呢?


  若是我們對於上面的問題有了基本方向時,再來看網路與現實人生的一些問題時,也許就可以比較輕鬆與自在一點。當然,有人不願意去處理或思考上面的問題,他/她的日子與人生一樣過得很愉快與自在,只是到了某一個階段,某一個時空中,這些問題還是會出現,因為那就是人基本的「存在問題」(the problem of existence),任誰都逃不過。下面就讓我們一個一個來探索與檢查,記住!不必太嚴肅。可是也請稍加想想,不要一下子就讓問題溜過去!(以下我們使用Q: Quest代表「問題」,I: Investigate代表「探索」C: Conclusion代表「結語」 )


Q1.每天人們所面對的電腦與網路,是工具?還是一種存有(being)?


  I1.00. 現在談「存有」或「存在」這種玩意常會被人恥笑和亞里斯多德一樣的「古典」。沒錯,正由於亞里斯多德的多事,西方才有「形上學」「存有論」的發展。這是「一門研究存有本身及其根本屬性的科學。它不同於任何其他所謂的特殊科學,因為其他特殊科學不會以普遍的方式來思考存有本身。它們只會抽離存有某一部分的屬性,例如數學。」(Aristotle, Metaphysics, 1003a 20-25)


  I1.01. 探索存有本身,且以普遍的方式來進行,這一點對現代人來說,有如一種抽象語言,多說了一點都會覺得枯燥乏味,聽久了還會睡著了。


  I1.02. 電腦與網路是日常使用的東西,一切以方便快速為主,只要好用,效率高又能快速完成,就是好的東西。至於電腦、網路這種好用的東西是不是「存有」,這根本不重要!


  I1.10. 現代分工細,每個領域都有特殊的術語或行話,誰說的多且溜誰就受到重視,所謂的專家就是這樣的人物,在他/她的領域中就是王、就是權威,大家都得聽他/她的。


  I1.11. 電腦、網路是由1與 0為基礎,發展出程式語言。是由Logic做基底層構出整個系統。是由數學為初階發展成高階與具無限性的演繹系統。是由單一PC(Personal Computer)為單元發展成為錯縱連橫的網際網路(Internet)。


  I1.12. 專家讓簡單地變成複雜,讓單一地演化成多層次,他/她們還要把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帶入,讓電腦愈來愈像人腦,或者該說電腦成為一個類似人的可能性巳經不斷地鞭策著電腦專家們鍥而不捨地投入與研究。他/她們也深信有一天電腦會自己思考,會自己演化,自己複製同時繁演下一代。(科學家已經踏出這個重要的第一步,據英國權威科學周刊「自然」報導,美國麻州布蘭迪斯大學兩位專家已經研發出第一代不必人力介入就可進化、複製的機器,這是落實人工智慧研究極重要的進步。參考89年8月31日中國時報十三版與89年8月31日聯合晚報)當電腦愈來愈像人甚至一切都像人一樣,那時候人又有什麼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呢?這時候的電腦與網路也是一種人嗎?如果是的話,創造他的人類和他是一樣呢還是不同呢?(複製羊、複製牛甚至將來的複製人是不是也有相同問題呢?)這時候他們是否和人類一樣也是一種「存有」呢?


  I1.20. 人工智慧的發展,證明了人的思考與創造能力。當他/她造就了電腦與網路,設計了機器人。他/她們像柏拉圖(Plato)一樣地營建著「理型世界」(The world of Idea),而兩者不同的地方是:柏拉圖的理型世界是我們現實世界的拷背(copy)源頭,也就是說我們的現實世界生活是理型世界的複製品;電腦與網路世界所建構則是從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提煉並設計演生出來的虛擬世界。


  I1.22. 真實世界是存有,理型世界也是存有。但是前者是虛幻多變的,後者才是永恆的。相對的真實世界是存有,虛擬世界也是存有,只是前者是我們實實在在生活的世界,後I1.21. 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並行,正如理型世界與現實世界一樣也是並行的。所不同的是虛擬世界多半與我們現實人生有著仿效與模擬的情況出現,有著許多重疊也有許多人工設計的痕跡。而理型世界則是一切萬物的原型,是單一至善至真與至美的根本,是永恆不變的;現實世界則是拷貝理型世界,所以是多元複雜與多變,這是一種上與下的金字塔式關係。者則是一種投影,一種假設或虛構。這裡兩個世界有著很明顯地區分。可是電腦與網路的世界的使用者(The user)願不願去區分這兩者之間的不同呢?或者應該如此說,有人刻意(動機則因人而異)去建構虛擬世界而不願意認同現實世界,讓虛擬世界成為真的而真實世界反而成為假的。顛倒了真實/虛幻世界。(請檢查一下:吸食毒品者,所追求的是經藥物干擾人體而產生的幻影感覺,這種物質性的虛幻世界,對吸毒者來說是逃避現實世界的「樂園」,可是醒過來的時候,現實人生就在眼前,而癮頭犯起時他/她就被制約,不得不用藥再來麻醉自己。這和有些電腦使用者為逃避現實世界而追求虛擬世界的種種事物:包括一夜情,電子情書,色情網站王國,駭客,病毒傳播,Game,…….等等是否相似?)


  經過上面的探索,讓我們對電腦與網路世界有著新的釐清。電腦與網路和她們相關世界,都可以算是一種「特殊存有」(special being),人自身其實也是一種「特殊存有」。問題是這兩種存有在相互對應中會產生出什麼特別的存有來呢?更重要的是對於使用者本身我們又該有什麼樣的檢查呢?


Q2.電腦及網路和使用者之間,如何互動?使用者又如何彼此互動?


  I2.00. 首先是態度問題,若是我們把電腦單純視為是工具,是幫助我們計算多而繁蕪的帳目或科學數據;或儲存大量的資料與圖檔以便利我們日後使用;或是幫我們建構出一個虛擬實境來,或是互連互通的溝通大橋樑──,那麼電腦及網路就是一個最便利最快速最有效率的工具,人們不需要考慮在人機介面上電腦網路與我有著什麼樣的關係或感覺。另一方面,若是我們不把電腦及網路視為工具,我們把她們看成是人類知識與思考和創造的延伸,顯然這中間的互動就不是一個工具性的存有可以道盡。


  I2.01. 顯然地「態度」決定我們和電腦與網路之間的關係與互動模式。當使用者只是以「利用」的工具性態度來處理他/她與電腦、網路,人機之間的互動就成了:你讓我們愈快速愈有效率,有利用的價值愈高;相反地當然就要淘汰,由更快更強與更周全涵蓋性更廣的新工具取而代之!


  I2.02. 以工具性來看電腦與網路,原本無可厚非。若是將這種態度延伸到使用者的生活世界中,是不是也會出現:你讓我覺得有益有代價,和你在一起;而相反時這個人就不值得在一起呢?有人會說我們過度推論了!可是事實上很多人不就是用這種態度上網嗎?現在大家常討論的「網路一夜情」心態不就是如此嗎?使用者在滿足自己的生理需求與人際探險中,相互地利用對方也相互地拋棄對方,然後再進行新一回合的探險遊戲。這種一夜情的愛情遊戲讓我們見識到男女兩性,或者同性使用者之間的情欲觀與功利觀。


  I2.03. 電子情書,同樣也有著類似的愛情遊戲與故事會出現,在你儂我儂之際,有心人包裝了自己,隱住一切自己的不良與缺點,把所有的好處與優點儘可能地呈現,讓對方把自己變成了夢中情人或白馬王子,所有可能虛擬的東西,截長補短都可以在電子書信中往返。前一陣子一位高職小胖妹,就利用電子情書,同時讓不少研究生與大學生為她瘋狂,不惜送錢給小胖妹,卻不知這位小女生利用「廣告美女」來包裝自己達到了騙錢的目的,卻不知如此一來也騙了那些痴情漢。她為我們證明了上網的男男女女還是追求美色,還是脫不開利用與騙取的功利色彩。(參考孔令信Y世代生死觀與生死教育 p.7-8)


  I2.04. 從另一個電腦病毒的問題來看,著名的CIH也稱為車諾堡病毒的創造者陳盈豪。他之所以要創作這個病毒,就是因為他覺得市面上的防毒公司唬人唬過頭,他想要讓這些防毒公司難堪。結果是「懲罰」了那些防毒公司,可是也癱瘓了全球數百萬台電腦,每年還不斷地會發作。這樣地懲罰嚴重地擴及到全球,使用者一時地心情激動與好勝心作崇,在他端的無辜使用者就得受害,賠上心血與財物。從這個例子也讓我們看到一個使用者與網路社會間的互動關係。是好的互動,全球受益;是壞的互動,全球一起受害。(網路的聯結無遠弗屆,網網相連形成的互聯互動關係日益繁複,國界無形打破,人際無形拉近,好壞的影響也同的速度在網路上每個角落上進行著,很難不受影響。)(參考孔令信 Y世代的生死觀與生死教育 p.3-4)


  I2.05. 至於特殊網路的形成,無論是色情,滿足人們窺視女性生活的網路,還是散播仇恨、戰爭或黑色情緒的網站,以及教人如何自殺、用藥的網站等等。(異色的,諸如黃、黑與藍色等網站特別容易出現在網路的角落中,一點一點地侵入其他使用者的身心)某方面來說是多元的雜陳,但是在意識型態與影響上卻是更無形的殺手,同時這種種影響卻是普泛而不自知與不自覺地進行著。更讓人感到受侵害的是刻意而行的「駭客」肆無忌憚地進入別人的網站,別人的電腦,別人的隱私,別人的秘密,如同侵入別人的身體與心靈一樣地,讓別人成為被窺視與被宰制的「沈默羔羊」,使用者的用心與心機成為主宰這些網站與它們所發生的影響力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這一點我們不能不予以重視啊!


  I2.10. 網路使用者的價值觀,明顯地影響他/她在網上的作業與網友的交流,這個價值觀的認同立基在使用者對自己主體的一個省覺與肯定。由這個主體出發而願與其他使用者或其他人相互尊重與溝通的言語,主體際(inter-subjectivity)的溝通就可以在網路上通行,和我們在現實世界一樣地與我們所愛與所關心的對象主體交換與交流。可惜一般網路使用者並沒有把這件事當真。他/她們利用網路上的隱密性保留自己的身分,讓人家「你猜猜我是誰?」另外一方面卻一直地想辦法甚至不惜偷窺或讓偷窺變成「合理化」,要探人隱私,對別人的身心加以「play」。這樣的價值觀就是一種宰制的價值觀,這也就是要利用網路來建立自己的權威與權力,讓對方臣服於自己。在這裡就無涉男女兩性的問題了,不管男女,若在網路上濫行上述的權力,就是要宰制人。


  I2.11. 在現實世界中的男女尊卑,在文化上與實際生活上是有很深的軌跡在運行著。這種行之有年的偏差,在女性意識的覺醒中,日漸顛覆而受到挑戰。然而即使是人們知道要互相尊重兩性平權,但是事實上並沒有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嫖妓,色情行業仍舊天天進行,販賣人口尤其是少女與孩子有一大半是為供應嫖客市場的需求。這些嫖客基本上是生理的需求在發動,可是以錢買發洩不也是另一種權力的彰顯。基本上這就是男尊女卑的價值觀與父權意識的作用在揮發。


  I2.12. 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網路,虛擬化與條件化的可能性比現實環境還高,可以經營的東西還要多,換言之就是可以被設計的空間與內容非常多。不過,設計者無論是網路或電腦硬軟體,顯然男性多於女性,這一點就如同我們使用滑鼠,設計的按鍵與操作方向絕大多都是以使用右手者為考量,左手的使用者明顯地就受到最直接的限制。男性主導的設計,當然會影響到電腦與網路上的操作。多數的暴力有時候會不知不覺地將「沙文主義」放進相關的軟硬體中,同樣也可能產生另一種「宰制」。(微軟的反托拉斯官司,明顯地指涉著微軟對使用者可以透過他/她們的設計,來掌控使用者或影響使用者,使用者在這方面根本就是受害者、受宰制者。)


  I2.13. 兩性在網路上與電腦上的設計與使用,基本上還是沿襲了現實世界中文化與傳統的強弱,因此隱約的不平權仍舊在。而有些都市中的婦女,在意識型態上認為自己應該主動出擊,不能讓男生玩弄於股掌之間。所以,一夜情中,她們主動約邀男生「打網球」。一切都在她們主導下進行,她們也在玩「宰制」的遊戲。在網路的世界今天也許你可以主控全局,可是在人機介面與網網相聯中,也許有人也正在設計你。網路男女在玩遊戲之際這一點可不能不慎重的想一想了!(參考張老師月刊2000.04.01 P.78)


  C1.從上面的問題與探索中,我們檢查到電腦與網路是人類思想的結晶,她大量又快速地反映出知識與現實生活世界所需的結構與資訊;電腦與網路也形成了一個網網相聯的虛擬實境,人們可以在海角天邊享受著另一端網友的問候與支持,也可經營一個色情應召站,去強化人們的慾望。這個國際性的網路可以把所有的人類與人所可能想像或創造的事物呈現在我們面前,可是她也可能被包裝成為「美麗的毒藥」讓不知情的人們上網時中毒、當機、毀了檔案……讓使用者跳腳咒罵。她也可以提供在現實世界受到傷害的人一個逃避的港灣,也可能變成尋仇的利器,讓敵人死於無形之中。這樣一個偉大的世紀產物,可以變好變壞,主權操在誰手上呢?使用者當好好省思了!


  C2.其次電腦與網路背後的操縱者或設計者,同樣也是不容忽視的角色,他/她的一個心思的設計,很可能設下天大的陷阱,也可能為天下謀了大利。而掌握了這個主權不能好好善用的話,當然災難緊接著就會來。掌握知識真的好像掌握住權力,然而別忘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和互動絕非只有知識的交流,人與人之間還有好多好多東西是無法被量化或邏輯化的,換言之,電腦或人工智慧再發達,人,這樣複雜的動物,有太多地方還是無解。愈成熟的人工智慧當然愈來愈像人一樣思考,可是人對他/她自己還有很多地方是一個謎。這個謎人能否自己解開呢?電腦或人工智慧有沒有答案呢?別急,給大家一點時間吧!


  C3.最後,使用者若不能以主體建構網際世界觀與道德價值觀的話,他/她將很難跳脫「利用」、「宰制」別人的窠臼,自然也不可能與網友建立主體際的溝通管道,人與人之間的猜忌與疏離會不斷地被強化,利用功利,反利用反功利,會不斷地惡性循環,人與人當然會更惡劣更沒有信任感,當然談不上深刻的愛。兩性的問題在電腦與網路的世界中,我們看到深一層的結構--權力的競爭。兩者在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中平行又相互交溶影響。受害的只有不斷地增加,受傷的程度只有不斷地增高。想要走上平權互榮,有時反而會更遠。有時可能會更深化兩性的爭議帶給大家更多的不幸。


  C4.若是我們願意回到存在自身,用存有來看這些問題,也讓人類這樣的存有和他/她所創造的電腦與網路世界所形成的存有,有著深入各自主體與存有內部的可能性,或許我們可以建立起互滲互溶的主體際交流。很多不必要的傷害、猜忌或曲解,也許早就化於無形。這個答案還待我們認真地去思考與檢查。


參考書目及資料:


  1. Keith Devlin, Goodbye, Descartes: The End of Logic and the Search for a New Cosmology of the Mind (1997) 德福林著 李偉國、饒偉立 譯 笛卡兒,拜拜!─揮別傳統邏輯重新看待推理、語言與溝通 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2000年5月 1日。


  2. William H. Calvin, How Brain Think: Evolving Intelligence, Then and Now. (1996) 卡爾文著 黃敏偉、陳雅茜譯 大腦如何思考 科學大師系列(8) 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 11月 5日。


  3. James Trefil, Are we unique? : A scientist explores the unparalleled intelligence of the human mind. 詹姆斯•特非爾著 陳月霞譯 人工智慧之謎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998 年9月15日。


  4. Donald A. Norman, Things that make us smart: defending human attributes in the age of machine. 唐納•諾曼著 黃景賢編譯 心科技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995年12月 19日。


  5. Edited by Susan C. Herring,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Linguistic, Social and Cross-Culture Perspective.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6.


  6. 孔令信 Y世代的生死觀與生死教育 銘傳大學「展望新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2000年3月23日。


  7. 張老師月刊 2000年04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