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新聞

羅賽塔號捕捉到罕見「雙彗核」 中大團隊振奮

發布日期: 2014-08-07    文/天文所
飛行十年的羅賽塔號捕捉到罕見的67P「雙彗核」影像,令參與的中央大學天文所葉永烜教授(前)和林忠義博士(後)相當振奮!陳如枝攝
飛行十年的羅賽塔號捕捉到罕見的67P「雙彗核」影像,令參與的中央大學天文所葉永烜教授(前)和林忠義博士(後)相當振奮!陳如枝攝

  歐洲太空總署十年前發射的太空船-羅賽塔號,經過長達十年的飛行與等待,終於在8月6日下午正式進入長期追蹤的67P/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軌道,並捕捉到預期之外的彗星「雙彗核」影像。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葉永烜是這項計畫的科學團隊之協同主持人,提供科學資訊和參與資料分析,將計畫從德國延續至台灣,並協同天文所助理研究員林忠義投入這項研究工作,在世界的天文舞台上貢獻心力。

 罕見的「雙彗核」影像,是羅賽塔號太空船在8月3日距彗星300公里時所拍攝,依稀可看出彗星的地形和地貌,這是人類首次如此「近距離」接近彗星,並補捉到彗星最真實的影像。歐洲太空總署計畫在11月初釋放登彗小艇「菲萊」(Philae),如果順利的話,也將是人類史上第一次登入彗核的探測器。

 早在十年前,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葉永烜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服務期間,就參與這項歐空局所領導的科學任務,經過十年的醞釀與等待,終於能圓一個夢。他同時也是土星探測計畫-卡西尼計畫主要發起人之一,卡西尼計畫的太空船飛行任務更長達廿年,顯見其視野和遠見。  

 這項歐空局所領導的科學任務(OSIRIS),有兩台拍攝彗星的可見光攝影機,其中一架負責大視場拍攝(WAC),另一架雖視野小但有較高的解析度(NAC)。透過此精密儀器,可進一步了解彗核表面構造、氣體塵埃粒子的誕生,以及彗核顏色分析等,對於彗星探索更進一步。

 長期研究彗星的林忠義表示,彗星總是來去匆匆,驚鴻一瞥,以往人類對彗星的觀測,主要來自地面望遠鏡,此次藉由太空船近距離觀測,除發現67P彗核可能是由兩個緊密的個體相接組成(contact binaries)之外,更令天文學家意外的是,「顛覆原先模擬」,因為在此之前由地面上的觀測,並未發現67P「雙彗核」的存在,這也顯示羅賽塔號科學任務的重要性。

 林忠義說,彗星是太陽系形成後所留下來的遺跡之一,主要由髒冰塊與泥塊組成,是太陽系中改變最少的天體,因此可藉由研究彗星結構中的物理特性,來還原當時原始太陽系形成區域的環境,並且得知太陽系形成的一些線索。「雙彗核」的成因,有可能是兩個彗星碰撞,也可能原始生成,經過長久天文演化造成,但都需進一步分析。

 目前67P繞太陽一圈的軌道週期為6.45年,自轉一週12.4小時,預計明(2015)年8月13日為其近日點 (最接近太陽時),屆時也將引發另一波天文迷關注。

更新日期: 2021-07-07 文章分類: 學術新聞 瀏覽人次: 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