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作家在地寫作 中文系焦桐老師新書發表

發布日期: 2013-10-24    文/邱燕淇
受桃園文化局之邀,歷經半年實地考察,中文系焦桐老師出版新書《滇味到龍岡》,領讀者發掘不同的眷村文化。陳如枝攝
受桃園文化局之邀,歷經半年實地考察,中文系焦桐老師出版新書《滇味到龍岡》,領讀者發掘不同的眷村文化。陳如枝攝

 本校中文系教授焦桐,長期投入飲食文化研究,認為飲食不但是世代的集體記憶,亦是族群融合與在地化的象徵。此次受桃園文化局之邀,歷經半年實地考察,出版新書《滇味到龍岡》,透過滇緬料理,帶領讀者發掘不同的眷村文化。

 配合《滇味到龍岡》的出版,桃園縣文化局特製影片介紹書中內容,並於23日舉行新書發表會,邀請作者焦桐及桃園眷村出身的作家蔡詩萍進行對談,強調「滇味」不僅是眷村人撫慰鄉愁的橋樑,更是桃園核心文化之一。會後還特別準備精緻的雲南風味小吃,如乾米干、豌豆粉、破酥包等龍岡在地眷村美食,讓與會民眾共同為桃園的在地文化與飲食書寫喝采。

 《滇味到龍岡》一書,以柏楊《異域》小說情節為開端,鋪陳出那些漸被遺忘的動亂血淚。一九五一年,李彌部隊撤退來臺,將日據時期的龍岡機場改建為房舍,當年的滇緬游擊隊多集中於此,使此區成為臺灣眷村密度最高的地方,並發展出一套獨特的眷村與飲食文化。

 焦桐指出,在臺灣不少道地的雲南美食,離開龍岡就遍尋不著,又以米干最具代表。米干的食材與作法相當簡單,在那動盪的時代,滿足了異鄉人的肚皮與心靈。與時俱進,縱使米干的烹調方式隨著文化的交融而有所改變,企圖透過飲食懷想故鄉或先人的味道,始終如一。

 飲食是最能體現文化的環節部份,龍岡的滇味,不但是桃園縣致力保留的資產,也是在地人與外地人,能夠一起享受、品嚐的舌尖故事饗宴。繼此發表會,焦桐將陸續在臺北和桃園地區舉辦三場校園演講、六場讀書會等活動,希望藉由分享本書的創作歷程,喚醒新世代對傳統美食與文化的愛護之情。

新書發表會,邀請作者焦桐(右)及桃園眷村出身的作家蔡詩萍(左)進行對談。陳如枝攝
新書發表會,邀請作者焦桐(右)及桃園眷村出身的作家蔡詩萍(左)進行對談。陳如枝攝

更新日期: 1970-01-01 文章分類: 焦點新聞 瀏覽人次: 3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