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校慶講座 郭力維的地震化石挖掘之路

發布日期: 2022-03-29    文/秘書室
中央大學107年校慶講座,邀請地科系郭力維副教授分享過去挖掘地震化石的研究歷程。攝影記者黃鉦鈞攝。
中央大學107年校慶講座,邀請地科系郭力維副教授分享過去挖掘地震化石的研究歷程。攝影記者黃鉦鈞攝。

 
台灣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地震次數頻繁,在無形中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即便如此,民眾對於地震的認知,往往侷限在「災害」、「搖晃強度」等印象。中央大學107週年校慶講座首場邀請地球科學學系郭力維副教授擔任講者,以「挖掘地震化石」為題,分享過去十幾年的研究歷程,帶領師生以更深層的角度重新認識地震。
 
郭力維的專長領域為實驗岩石物理學、構造物理學、與地質材料科學。除了於2020年榮獲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外,更在今年獲頒羅家倫校長年輕傑出研究獎,在研究領域有著出色的成就。此外,他也在2014年至義大利帕多瓦大學與國立地球物理與火山學研究所從事岩石變形研究。
 
每次地震發生後,地震學家能夠藉由接收到的震波,迅速得到關於地震的相關數據,但若想研究地震發生後的相關作用及其產物,就需要找到地震化石,這是非常困難的任務。郭力維透過簡單的插畫,以科普方式深入淺出地講述作用發生開始後地表下斷層的運動以及瞬間誘發高溫、高壓等物理及化學反應。以常理來看,斷層帶上應可以找到許多痕跡,但往往在抬升的過程中,受到風化作用而消失。因此,能夠挖掘到辨識地震發生的證據,是非常珍貴的。
 
為了更深入地研究,郭力維分別前往了義大利、集集以及汶川進行考察,並於講座中分享過程。其中,在2008年發生規模7.9的汶川地震所發現的的石墨化作用,更讓他榮獲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帶著車籠埔斷層深鑽計畫的經驗,郭力維參與了汶川地震科學深鑽五處的其中之一,將挖掘出的地震化石利用不同的條件進行實驗,發現碳質物只能因摩擦產生之高溫(大地震事件與特定地質條件)轉變為石墨,其結果顯示石墨可以做為大地震事件的紀錄。而這些斷層研究,將成為每區域重要的地震模擬應用資料,可望對未來災害預測有所助益。
 
研究之路,郭力維也曾受到質疑,在講座結尾分享了過去以小地震化石投稿期刊的故事。他強調,「當你真的相信一件事,並確信自己真的了解他,就要努力捍衛它。」郭力維勉勵在場學子,只要能夠找到一件真心喜愛的事物,便能夠走得比別人更快、更遠。
 
本場講座由綦振瀛副校長開場致詞,並頒獎感謝郭力維副教授。攝影記者黃鉦鈞攝。
本場講座由綦振瀛副校長開場致詞,並頒獎感謝郭力維副教授。攝影記者黃鉦鈞攝。
 首場校慶講吸引許多學生到場聆聽,並踴躍提問。陳薏安攝。
首場校慶講吸引許多學生到場聆聽,並踴躍提問。陳薏安攝。
更新日期: 2022-10-31 文章分類: 焦點新聞 瀏覽人次: 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