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名家薈萃 臺灣當代新編崑劇的多元美學

發布日期: 2020-07-08     文/崑曲博物館黃思超
曾永義是臺灣首位戲曲院士,除了學術成就,也是臺灣當代崑曲創作最豐富的作者。照片崑曲博物館提供
曾永義是臺灣首位戲曲院士,除了學術成就,也是臺灣當代崑曲創作最豐富的作者。照片崑曲博物館提供

古老的崑劇,在臺灣綻放什麼樣的新面貌?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首次推出以「臺灣當代」為主題,舉辦「蓬萊新韻——臺灣當代新編崑劇特展」,結合攝影名家許培鴻、畫家許美玲的作品,以豐富的手法,展出臺灣新編崑劇的創意,現場除了展示臺灣多部新編崑劇的手稿、戲服與製作記錄,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第一版演出柳夢梅、杜麗娘戲服,更渡海來臺,首次在崑曲博物館展出。

中研院院士曾永義、體育大學體育博物館館長朱木炎、攝影名家許培鴻、蘭庭崑劇團王志萍團長,均出席7月初的開幕式,當日並舉辦已故作家、戲曲研究家孟瑤教授藏書捐贈儀式。臺灣當代崑劇的多元美學,在展館呈現迷人風貌。 崑曲雖源自十五世紀的江蘇崑山,在當代則因不同的審美與思維,而有新編崑劇的創作。

崑曲博物館本期舉辦的「蓬萊新韻——臺灣新編崑劇特展」,展出國光劇團、臺灣戲曲學院京崑劇團、臺灣崑劇團、蘭庭崑劇團、二分之一Q劇場的創作,搭配崑曲博物館典藏文物,呈現臺灣當代新編崑劇的多元與創意。展品包括臺灣首度演出新編崑劇,1997年國光劇團高蕙蘭、上崑華文漪《釵頭鳳》戲服與點翠頭面;臺灣首部新編崑劇《梁祝》作者曾永義教授手稿、崑曲博物館館長洪惟助教授《范蠡與西施》手稿,以及蘭庭崑劇團《故宮新韻長生殿》戲服、二分之一Q劇場提供的劇照等。現場同時展示畫家許美玲新編崑劇油畫作品,以不同的藝術形式,呈現新編崑劇豐富的樣貌。

曾永義是臺灣首位戲曲院士,除了學術成就,也是臺灣當代崑曲創作最豐富的作者,著有七部崑劇作品,首部創作《梁祝》創下演出前十天在國家劇院票房完售的紀錄,本期特展展示曾永義教授《梁祝》戲服與《雙面吳起》等手稿,呈現其創作歷程與觀點。

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在世界各地掀起崑曲熱潮,感動無數觀眾,並對於崑曲藝術與學術的推動,產生巨大的影響。本期展示青春版《牡丹亭》杜麗娘、柳夢梅的戲服,為2004年臺北首演的作品,由崑山當代崑劇院借展,現場同時展出青春版《牡丹亭》攝影師許培鴻攝影作品,許培鴻從彩排階段,就深入劇組,投入攝影工作,精準掌握演員的狀態與神韻,透過攝影機,記錄演出真實,也呈現了青春版《牡丹亭》所追求的極致美學。

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蓬萊新韻——臺灣新編崑劇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10月16日為止,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共襄盛舉。

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館長洪惟助教授帶領貴賓參訪崑曲博物館。照片崑曲博物館提供
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館長洪惟助教授帶領貴賓參訪崑曲博物館。照片崑曲博物館提供
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蓬萊新韻——臺灣新編崑劇特展」開幕,名家薈萃,呈現臺灣當代新編崑劇的多元美學。照片崑曲博物館提供
中央大學崑曲博物館「蓬萊新韻——臺灣新編崑劇特展」開幕,名家薈萃,呈現臺灣當代新編崑劇的多元美學。照片崑曲博物館提供
更新日期: 2021-06-16 文章分類: 焦點新聞 瀏覽人次: 2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