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感念台灣民謠先驅 「鄧雨賢小行星」新瓦屋亮相

發布日期: 2013-07-22    文/新聞組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左二)頒贈「鄧雨賢小行星」模型給新竹縣長邱鏡淳(右二)和鄧雨賢次子鄧仁侃先生(左一),以感念這位台灣民謠先驅。陳如枝攝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左二)頒贈「鄧雨賢小行星」模型給新竹縣長邱鏡淳(右二)和鄧雨賢次子鄧仁侃先生(左一),以感念這位台灣民謠先驅。陳如枝攝

 中央大學為感念鄧雨賢先生對台灣民謠發展之貢獻,特將2006年所發現之編號 255989小行星,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CSBN)通過,正式命名為「鄧雨賢 Dengyushian」。7月20日於新竹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舉行的「鄧雨賢影音展」揭幕典禮中,由校長周景揚頒贈小行星模型給新竹縣長邱鏡淳和鄧雨賢次子鄧仁侃先生,以感念這位台灣民謠先驅。

 鄧雨賢一生創作近百首樂曲,留給後人莫大的追思與懷念。經典代表作「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四首台語歌謠,旋律充滿濃郁的台灣鄉土味道,廣為中外人士所喜愛。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表示,鄧雨賢先生是台灣第一位專職的作曲家,作品悅耳動聽、膾炙人口,深植這塊土地人們心中,呈現出本土音樂之真善美。可惜他在三十九歲的黃金年華離開人世,留給世人無限感慨,如今這顆小行星的發現與命名,正好象徵其生命的延續,抬頭仰望星空,星光燦爛時,可喚起人們無限的思念。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葉永烜說,作曲家在歌詞意境中,尋求靈感與創作,賦予歌曲豐富的生命力,一如天文學家致力追尋新的天文知識,探尋宇宙萬物的起源一般,充滿創造力和想像力。而小行星的命名,正是連結天地之間的重要橋樑,代表天人合一,宇宙永恆的追思和紀念。

 鄧雨賢小行星的發現,源自中央大學鹿林巡天計畫(Lulin Sky Survey,簡稱 LUSS)。由中央大學天文所觀測員林啟生和廣州中山大學葉泉志於鹿林天文台所共同發現。鄧雨賢小行星大小約2~3公里(估計值),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距離地球最近的距離約1.75億公里,繞太陽一圈約4.4年。2006年發現時位於金牛座,目前(2013)則在室女座。

 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先生為了祝賀「鄧雨賢影音展」開幕,以曼陀鈴與小提琴即興彈奏鄧雨賢經典台灣歌謠。他說,人生沒有多長,有限的時間,就是要來做有意義的事,而讓鄧雨賢歌謠繼續傳唱,就是最有意義的事。

 此外,許文龍先生還特別親手雕塑了兩尊鄧雨賢先生的紀念銅像,一尊置於芎林鄉鄧雨賢音樂紀念公園,另一尊則在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新竹縣長邱鏡淳特別感謝奇美文化基金會和國立中央大學的捐助,讓民眾進入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能同時領略人文與天文之美。

「鄧雨賢小行星」模型在新竹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鄧雨賢影音展」中亮相。陳如枝攝
「鄧雨賢小行星」模型在新竹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鄧雨賢影音展」中亮相。陳如枝攝

更新日期: 1970-01-01 文章分類: 焦點新聞 瀏覽人次: 2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