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新聞

侏羅紀世界大探索 恐龍深鋸齒研究登上《科學報導》

發布日期: 2015-07-31    文/秘書室
中央大學光電系張榮森教授手持暴龍牙齒化石指出,深鋸齒內部皺褶結構強化了牙齒功能,能如同彈簧般不易斷裂,讓恐龍成為頂端獵食者。朱韻璇攝
中央大學光電系張榮森教授手持暴龍牙齒化石指出,深鋸齒內部皺褶結構強化了牙齒功能,能如同彈簧般不易斷裂,讓恐龍成為頂端獵食者。朱韻璇攝

為何恐龍能在侏羅紀時代所向無敵?由中央大學光電系Robert Reisz講座教授和張榮森教授等人共組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獸腳類恐龍能成為食物鏈頂層的霸主,部分原因來自牙齒側邊如「牛排刀」鋸齒,內部皺褶結構強化了利齒功能,如同彈簧般不易斷裂。這項研究成果刊登於7月28日國際知名期刊《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

研究起源於中大講座教授Robert Reisz的發想,暴龍牙齒上的鋸齒狀結構,推測可能是撕裂獵物時造成的裂痕,但一直無法證實是天生或後天造成。後來該團隊向加拿大翁大略皇家博物館商借四顆雷克斯和特異龍的幼龍牙齒,去年七月運抵台,由中央大學作先進光學研究,再委託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作紅外光照射分析。

跨國團隊經過兩年的研究發現,肉食恐龍牙齒側邊為深鋸齒狀,密密麻麻的如「牛排刀」乃天生的,是能有效地撕裂並咀嚼大型動物的關鍵。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深鋸齒結構內部不是「洞」,而為實心體。中央大學光電系張榮森教授興奮地指出,此次研究推翻以往的理論,發現皺褶結構就像彈簧般,大大地強化了恐龍牙齒功能,讓恐龍牙齒更結實、更有彈性,「再硬,恐龍咬下去,也不輕易斷裂。」

張榮森教授說,此篇論文共研究了八種類型的恐龍,包括暴龍、異特龍、甚至最早的腔骨龍等,都同樣獨特的結構,深鋸齒使得牠們更有效地咀嚼更大動物和爬行動物的骨頭和撕開肌肉,讓恐龍得以叱吒風雲一億六千五百萬年間,為頂端獵食者。

該團隊除此次亮麗研究成果之外,2013年更共同發表了恐龍胚胎研究,登上《自然》(Nature)封面,深受國際矚目。此次論文一登出,立即引起全球廣泛討論。2013年中國網12月31日訊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12月30日報道,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評為2013年最傑出的科學成就第四名。

獸腳類恐龍能成為食物鏈頂層的霸主,部分原因來自牙齒側邊如「牛排刀」鋸齒,內部皺褶結構強化了利齒功能。照片研究團隊提供
獸腳類恐龍能成為食物鏈頂層的霸主,部分原因來自牙齒側邊如「牛排刀」鋸齒,內部皺褶結構強化了利齒功能。照片研究團隊提供
此篇論文一登出,深受國際矚目,立即引起全球廣泛討論。陳如枝攝
此篇論文一登出,深受國際矚目,立即引起全球廣泛討論。陳如枝攝
更新日期: 2021-07-07 文章分類: 學術新聞 瀏覽人次: 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