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白米炸彈客》講座 卓立導演盼喚起改變

發布日期: 2014-03-07    文/校園實習記者曾培雅
講座結束後,卓立導演(第二排持海報者)與中大師生高舉電影海報及酷卡合影。黃綉惠攝
講座結束後,卓立導演(第二排持海報者)與中大師生高舉電影海報及酷卡合影。黃綉惠攝

 白米炸彈一案是指2003年台灣北部公共場合遭一連串放置炸彈的案件,卓立導演將此真人真事改編成電影《白米炸彈客》,三月六日晚間於107電影院帶來精彩的巡迴講座,除了介紹這部即將於四月份上映的電影外,更帶我們從社會議題談論影音創作,中大師生反應熱烈,座無虛席!

創作的源起

  「為什麼會想以此事件拍成電影呢?」很多人問過卓立這個問題,大家總是期待卓立能回答出發人深省的大道理,但她簡單地回答,就只是因為自己與炸彈客楊儒門先生同是彰化人,那是一種同鄉的情誼,只因他們都關懷自小生長的那塊土地。卓立十年前便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十年過去了,卓立認為是時候處理她對家鄉這份又愛又恨的情結了,便開始與楊儒門聯絡。

媒體塑造的楊儒門事件

 楊儒門只有兩件訴求:一、不要進口稻米 二、政府要照顧人民。但當時媒體記者將焦點鎖定在他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炸彈客上,並沒有關注到為何他要用這種方式作訴求,導演認為這才是值得我們省思的地方。其實當時的楊儒門在放置炸彈前,早已拜訪過各大媒體及政府,問題卻未獲重視,才尋求以體制外的方式進行改變,他期許能看見農民的未來和孩童的希望。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的再創作

 拍攝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電影,已有大量的事前功課須作準備,尤其當電影所批判的對象是政府時,又增加了拍攝的難度,但卓立認為她只是將發生過的事情重新演繹出來,因此當有人認為卓立很勇敢時,她從不認為這值得高興。

 卓立與中大師生分享了許多和楊儒門接觸時的有趣經驗,她發現楊儒門雖然是個性格不拘的農家子弟,但學識相當淵博,也扎扎實實是條漢子,從未英雄化自己,出獄後更堅持信念埋首於農民市集幫助農民。卓立亦分享如何將農業問題利用電影這個藝術媒介深入淺出,讓觀眾在短短兩個小時內能有所共鳴卻不會認為自己只是大時代中的小人物,幫不上忙。這些故事題材的取捨和背後的時代問題,都是導演必須細膩去處理的。

若能更好  就去改變

 講座的最後,主持人開放現場中大師生向卓立提問,不少交換生向導演提出了自己對於台灣電影發展的問題,以及今天嶄新的收穫,卓立亦不吝予以豐富的回應。她表示,並不是要我們在觀賞完影片後持續關注農業問題,而是希望我們能關心自己所關心的事物,如果對生活有不滿意,就要勇敢去改變它,只要生活能變得更好。這才是她期許我們能從《白米炸彈客》中獲得的,也才是她創作這部影片的初衷。

更新日期: 2014-08-11 文章分類: 焦點新聞 瀏覽人次: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