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教育部全國通識教師獎得主 單維彰:別拒數學於千里之遠

發布日期: 2016-09-09    文/校園記者陳偉毓
單維彰教授開心地分享數學的迷人之處,並期待學生能夠透過課程愉悅的了解數學之美。陳偉毓攝
單維彰教授開心地分享數學的迷人之處,並期待學生能夠透過課程愉悅的了解數學之美。陳偉毓攝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教育部全國通識教師獎來到第七屆,每屆選出四至五名獲獎者,用以嘉獎各大專院校之優秀通識課程。本年度中央大學薦舉單維彰教授的通識課程「文化脈絡中的數學」,經過層層篩選,於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獲此榮譽桂冠,同時也是中大首次獲獎。

單維彰為中大文學院師資培育中心、數學系合聘副教授,目前擔任師培中心專任教師,主要教學科目為學習評量、數學科教材教法、教學實習等。除了在中大任教之外,也在國家教育研究院編修數學課綱的團隊中,致力於數學教育的活化與更新。

數學是種語言
在每個人的求學階段,數學從來沒在課表上缺席過,但卻不一定都熟悉它,多數人甚至視數學為洪水猛獸,或者懼怕、或者逃避。談論到數學的重要性,單維彰認為,數學就像是一種語言,重要與否,端看人們如何去使用它。日常中使用的數學很少逾越整數領域,我們運用數字去描述事物之間的關係,例如:銷售額度、身高體重等等,提供了一種描述生活的方法。

除了應用於社會中,數學作為一種語言,更大的意義在於提供物理、自然科學背後的運算基礎。好比它被拿來計算曆法,研究者便可透過諸多算式呈現天體運行的確然規則,也可以以此跟不同研究者溝通。

無論是日常社會或者自然科學,擁有數學的語言能力便能以不同的角度去發現世界,進而更加精確的描述自己的想法。

重新認識數學
擁有多年課綱編修的經驗,單維彰認為現今的高中數學課程有待修正,學生「所學的超乎需要,卻只專精於習題的解法,忽略了數學思維背後的意義。」於是,當學生上了大學,知道的很多,卻一招都使不出來,這無疑是讓人扼腕的。改變學習數學的態度,並從中誘發創造力,這是單維彰目前想透過課程完成的目標。

單維彰先前亦有主持廣播的經驗,講述與數學相關的節目,在那段期間蒐羅了不少有趣的話題,而這些豐富多元的主題便沿用到課程中,例如劇本、視覺藝術、甚至民主意義都是教學素材。範例中西兼備、虛實交錯,以不同角度探討數學的奧妙,擴展在生活中的意義,並開啟嶄新的數學思維。

「文化脈絡中的數學」的課程設計給予學生很大的發揮空間,上課需抄寫筆記,但形式自由,亦可用畫圖的方式記錄。甚至在期末報告或上台分享,他訂下主題不限,與數學相關連即可的規定。至今開課十屆,每次的回饋都讓單維彰感到驚艷,有的學生擅長精細素描,交了張雜揉許多數學原理的畫作、或有的擅長樂器,便報告了「數學搖滾」這類樂種。

通識教育獎項的重量
提到得獎感言,單維彰首先要感謝學生們。在獎項審核的過程中,主辦單位曾到校訪問十幾位上過「文化脈絡中的數學」的學生,訪談結束後,審查員跟單維彰說:「你聽到會很感動,學生們都對這門課有正向的評價!」課程中,學生所擔任的不只是單方面的知識接受者,在反饋與思考的過程,他們也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創造者,進而了解自己的立場,能與老師溝通、與文化產生共鳴,這便是教學相長的樂趣。

對於主辦單位的背書,單維彰十分感念,因他並非通識教育出身,卻能獲得青睞,對他而言是重要的肯定。單維彰認為,得獎像是獲得一個鼎「榮耀而沉重」,拓展課程的影響力之餘,也代表要負擔更多的責任,而他已準備好接下這些「甜蜜的負擔」,期許能讓更多學生接觸到數學的奧妙。

更新日期: 2016-09-22 文章分類: 焦點新聞 瀏覽人次: 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