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品牌識別
發布日期: 2025-05-01
中大校徽 [ JPG檔案下載 ] [ ai檔案下載 ]
設計者:陳之佛教授(南京中央大學美術系教授)
設計年份:西元1930年
「(......)圖案正中央的牌樓門,是南京四牌樓二號學校雄偉的大門,我們在南京肄業時,牌樓上方由右至左刻有『國立中央大學』六個金字。
向大門向裡望去,是一座圓頂的大禮堂。這是民國十九年朱家驊校長接事後,見前任校長張乃燕發起建築的大禮堂早已停工。於是用國民會議的名義,請求中央撥款五十一萬銀元,由建築系教授盧毓駿負責主持,於民國二十年四月底完工,當時在南京是最新穎莊嚴雄偉的建築,前廊有愛奧尼克式的列柱和三角頂,堂內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圓頂,頂高三十四公尺,分三層可容兩千七百餘人,在眾多校園中獨具特色。涵義為全國最高學府,孕育人才的象徵。禮堂兩邊是城牆垛子,表示我中央大學是建在六朝古都石頭城內。
校徽下端有數行水紋,表示學校設在長江之濱,學校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上溯到南朝宋文帝時,雷次宗建立四學(玄、儒、文、史四學),已是國家的最高學府,一直延續到現在。」

中大標準字 [ JPG檔案下載 ] [ ai檔案下載 ]
題字者:董陽孜老師(當代知名書法藝術家)
「國立中央大學」六字由著名書法家董陽孜老師親筆題寫,筆勢蒼勁,氣韻內斂,展現中大厚實人文底蘊與不斷開展的精神。
董老師以行草筆意融合篆隸結構,形塑穩健中見流動、莊重中帶現代的風格,呼應中央大學自古承繼、向新而行的辦學定位。
此題字作為本校正式標準字,廣泛應用於校門銘牌、官方出版品與各項識別系統中,已深植校園視覺記憶。
其形象亦成為中央大學對外傳達的核心識別之一,象徵著傳統與現代交會下的知識殿堂、學術高地。

中大標準色
紫色 #56008D
金色 #FFEC5C
國立中央大學代表色為紫色與金色,源自南京創校時期依傍於巍峨秀麗的紫金山。
紫色象徵典雅與高貴,金色展現輝煌與智慧,呼應中大「誠樸」校訓——如紫般莊穆內斂,如金般由內而外閃耀,體現中大追求樸實與卓越的精神。

重要說明 〔 國立中央大學使用商標管理辦法下載 〕
設計者:陳之佛教授(南京中央大學美術系教授)
設計年份:西元1930年
「(......)圖案正中央的牌樓門,是南京四牌樓二號學校雄偉的大門,我們在南京肄業時,牌樓上方由右至左刻有『國立中央大學』六個金字。
向大門向裡望去,是一座圓頂的大禮堂。這是民國十九年朱家驊校長接事後,見前任校長張乃燕發起建築的大禮堂早已停工。於是用國民會議的名義,請求中央撥款五十一萬銀元,由建築系教授盧毓駿負責主持,於民國二十年四月底完工,當時在南京是最新穎莊嚴雄偉的建築,前廊有愛奧尼克式的列柱和三角頂,堂內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圓頂,頂高三十四公尺,分三層可容兩千七百餘人,在眾多校園中獨具特色。涵義為全國最高學府,孕育人才的象徵。禮堂兩邊是城牆垛子,表示我中央大學是建在六朝古都石頭城內。
校徽下端有數行水紋,表示學校設在長江之濱,學校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上溯到南朝宋文帝時,雷次宗建立四學(玄、儒、文、史四學),已是國家的最高學府,一直延續到現在。」
中大標準字 [ JPG檔案下載 ] [ ai檔案下載 ]
題字者:董陽孜老師(當代知名書法藝術家)
「國立中央大學」六字由著名書法家董陽孜老師親筆題寫,筆勢蒼勁,氣韻內斂,展現中大厚實人文底蘊與不斷開展的精神。
董老師以行草筆意融合篆隸結構,形塑穩健中見流動、莊重中帶現代的風格,呼應中央大學自古承繼、向新而行的辦學定位。
此題字作為本校正式標準字,廣泛應用於校門銘牌、官方出版品與各項識別系統中,已深植校園視覺記憶。
其形象亦成為中央大學對外傳達的核心識別之一,象徵著傳統與現代交會下的知識殿堂、學術高地。

中大標準色
紫色 #56008D
金色 #FFEC5C
國立中央大學代表色為紫色與金色,源自南京創校時期依傍於巍峨秀麗的紫金山。
紫色象徵典雅與高貴,金色展現輝煌與智慧,呼應中大「誠樸」校訓——如紫般莊穆內斂,如金般由內而外閃耀,體現中大追求樸實與卓越的精神。

重要說明 〔 國立中央大學使用商標管理辦法下載 〕
- 凡欲使用本校商標者,請依本校商標使用管理辦法提出申請。
- 未經同意或授權而擅自使用者,本校得依商標法及相關規定主張權利,禁止其使用,並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 以上說明如有未盡事宜,本校保留修改之權利。
更新日期: 2025-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