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中央大學

校徽/校訓/校歌

發布日期: 2021-06-09
校徽
校徽

設計者:陳之佛教授(南京中央大學美術系教授)
設計年份:西元1930年

「(......)圖案正中央的牌樓門,是南京四牌樓二號學校雄偉的大門,我們在南京肄業時,牌樓上方由右至左刻有『國立中央大學』六個金字。

向大門向裡望去,是一座圓頂的大禮堂。這是民國十九年朱家驊校長接事後,見前任校長張乃燕發起建築的大禮堂早已停工。於是用國民會議的名義,請求中央撥款五十一萬銀元,由建築系教授盧毓駿負責主持,於民國二十年四月底完工,當時在南京是最新穎莊嚴雄偉的建築,前廊有愛奧尼克式的列柱和三角頂,堂內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圓頂,頂高三十四公尺,分三層可容兩千七百餘人,在眾多校園中獨具特色。涵義為全國最高學府,孕育人才的象徵。禮堂兩邊是城牆垛子,表示我中央大學是建在六朝古都石頭城內。

校徽下端有數行水紋,表示學校設在長江之濱,學校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上溯到南朝宋文帝時,雷次宗建立四學(玄、儒、文、史四學),已是國家的最高學府,一直延續到現在。」

本校校徽僅供校內單位用於招生、形象宣傳及活動辦理。
若需要使用圖檔,請來信至 ncu7006@ncu.edu.tw 申請。


校訓-誠樸
「......中央大學的校訓是『誠樸』,在對日本抗戰時期,因環境的需要,大陸時期羅家倫校長加了『雄偉』兩字,現在對日抗戰已獲勝利後四十七年,我們回復僅用『誠樸』二字。

『誠』即對學問要有誠意,不以其為升官發財的途徑,不以其為取得文憑資格的工具。要知道從來成大功業,成大學問的人,莫不是備嘗艱辛,鍥而不捨地做出來的。對學問若無誠意,結果必至學問自學問,個人自個人。現在一般研究學術的都很少誠於學問。看書也好,寫文章也好,都缺少對學問負責的態度。至於人與人間,應當以誠相見,就更用不著說了。

『樸』就是質樸和樸實的意思。現在有些人,以學問做門面,作裝飾、尚纖巧、重浮華;很難看到埋頭用功,不計功利而在實際學問上作遠大而艱苦的努力者。要體念『幾何學中無王者之路(捷徑)』這句話。須知一切學問之中皆無『王者之路』。崇實而用笨功,才能樹立起樸厚的學術氣象。」


校歌
作詞:汪 東先生
譜曲:程懋筠先生

校歌原文
維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
陟陞皇以臨睨兮,此實為天府之雄。
煥哉郁郁兮文所鍾,宏我黌舍兮甲於南東。
干戈永戢,弦誦斯崇。百年樹人,鬱鬱蔥蔥。
廣博易良兮吳之風,以此為教兮四方來同。

易讀版
解讀與釋義:龍亞珍教授(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前控長江後枕東海啊!金陵吾校宅其中。
登上皇天睥睨俯瞰啊!含藏富庶天下稱雄。
文豐物阜榮光炳煥喲!是那禮樂斯文所育鍾。
齊力興學堂廡宏偉喲!器宇軒昂冠於南東。
干戈爭戰永息止,弦歌雅誦教化崇。
百年樹人傳道業,棟梁喬木鬱蔥蔥。
胸襟寬博溫良平易喲!樂教承繼古吳風。
秉此聖賢之道而教啊!四方宗仰有志來同!

地理上,黃河與長江是孕育中華文明的兩條臍帶;歷史上,北京與南京是中國南北兩大帝王都;文學上,詩經與楚辭是中國古典文學南北雙璧;學術上,北京的北大,南京的中大,是學界南北兩大重鎮。而楚辭首創者屈原,是中國第一位大詩人,其忠君愛國精神千古不死,影響著一代代學優則仕的讀書人;涅而不緇的皎潔人品,引領著一批批不隨波逐流的知識分子;他浪漫弘博富豔的詩人文采,更滋養著一個個懷抱夢想的文學心靈;於是,基於歷史人文蘊蓄下的自然,中大教授汪東先生,採用楚辭騷體詩的形式,以朗正飛揚的詩韻,寫出了中大的校歌。

因此,這樣的文學體式本身便是一種宣示:是對自身醇厚文化與特質的自覺;是對作育高風亮潔人才風骨的期許;是對優美文化傳統承先啟後的堅持;當然毋寧也是知識分子忠愛國家民族天性的自然流露。


中大校歌
中大校歌 (純音樂版)
中大校歌 (灣聲樂團版)
中大校歌 (台北愛樂交響樂團版)
 
更新日期: 2023-07-05